垃圾滲濾液是指來源于垃圾填埋場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進入填埋場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層的飽和持水量,并經歷垃圾層和覆土層而形成的一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
隨著城市化進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日益增加,2000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18億噸,2008年達到1.54億噸,至2017年底,全國生活垃圾處理量達到2.15億噸。目前,“垃圾圍城”已成為城市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大難題并阻礙城市的發展建設。
一、垃圾滲濾液市場預測
我國生活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有衛生填埋處理、焚燒和堆肥三種處理方式。衛生填埋仍將是我國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衛生填埋不可避免的產生垃圾滲濾液,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機物質分解產生的水和垃圾中的游離水、降水以及滲入的地下水產生的一種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毒性大的高濃度有機廢水。
二、滲濾液處理占比
對近年全國滲濾液產生量進行測算(由于縣城垃圾未披露不同方式的處理量,統一按滲濾液占無害化處理量的35%估算)。預計2017年全國垃圾滲濾液產生量約為9716萬噸,日均產生量約為26.62萬噸,同比增長6.54%,2010-2017年垃圾滲濾液產量的復合增長率約為9.3%。
三、全國垃圾滲濾液產量測算(萬噸/年)
預計2025年全國垃圾滲濾液運營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4億元。由于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的技術工藝、污染物種類、所處地區各不相同,導致不同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的處理費用差異很大。我們對過去5年的垃圾滲濾液項目的中標情況進行了梳理,發現其單噸處理費介于40余元至180余元之間,按平均值80元/噸進行測算,則2017年全國垃圾滲濾液運營處理市場規模已達78億元,預計2025年全國垃圾滲濾液運營處理市場規??蛇_104億元,較2017年增長33.53%。
四、垃圾滲濾液投資市場
2008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要求凡在2008年新標準出臺前建設的垃圾填埋場,均需改造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
2012年5月頒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加大了垃圾處理設施存量治理力度,對于滲濾液處理不達標的處理設施,要盡快新建或改造滲濾液處理設施。
2017-2018年在環保督查和“回頭看”行動中,垃圾滲濾液問題屢屢出現。
1、未按要求建設配套滲濾液處理設施;
2、現有滲濾液處理設施不達標;
3、違規轉運至污水處理廠處理;
4、將滲濾液直接排放等。
在環保督查趨嚴的背景下,垃圾滲濾液項目存量改造需求不斷提升,加速行業訂單不斷釋放。預計2019-2025年垃圾滲濾液新建+改造項目投資=168億元。
(1)新建項目:根據上文對全國垃圾滲濾液產生量的測算,假設至2025年垃圾滲濾液處理率為100%,以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80%估計,則從2019年至2025年需要新增垃圾滲濾液處理產能合計9.52萬噸/日。過去5年的垃圾滲濾液項目中標梳理,其單位投資額在8-12萬元/噸,以平均值10萬元/噸進行測算,可得2019-2025年全國垃圾滲濾液新增投資市場空間達95.18億。
(2)改造項目:隨著環保政策督查的不斷趨嚴,垃圾滲濾液存量項目改造需求加速釋放。若平均改造周期為10年,結合滲濾液歷史所需產能來推算每年需改造產能,按單位改造投資額5萬元/噸測算,則2019-2025年垃圾滲濾液存量改造項目投資空間約72.35億元。
五、垃圾滲濾液處理發展方向
1、滲濾液處理工藝的多樣化
垃圾滲濾液不同于生活污水,其成分更加復雜,不同地區的生活垃圾種類不盡相同,導致滲濾液水質水量都有顯著的差異,隨著現有檢測分析水平的提高,滲濾液人類健康有害污染物被認識,未來滲濾液排放標準會逐步提高促進滲濾液處理工藝向多樣化發展。
2、滲濾液處理工藝科學嚴謹化
未來滲濾液處理工藝選擇應綜合考慮處理能耗、經濟、合理性、排放標準等諸多因素,因而工藝的確定變得更加科學嚴謹。充分分析現場水質,考慮未來幾年水質變化,不同季候水質水量變化等各方面因素。
對滲濾液處理工藝各個環節控制采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工藝設計環節合理控制水力高程,避免多次提升,減少不必要的水頭損失和浪費;曝氣系統控制應充分考慮進水水量、水質以及運行條件的變化,合理調節曝氣量,降低能耗等方面。
3、滲濾液處理的精細化管理
目前,滲濾液處理行業主要以出水達標和達到預期處理規模為主要目標,整個行業都處于粗放型管理,對滲濾液處理行業以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運營滲濾液處理廠,能提高處理效率、節省和降低運行成本。
4、繼續解決滲濾液處理全量化的技術難題
膜過濾濃縮液的零排放處理是實現滲濾液全量化的重要因素,常規的回灌處理工藝,其缺點越來越引起滲濾液處理人員的重視,目前尋找更加高效節能的濃縮液處理技術迫在眉睫。目前,國內多采用蒸發結晶技術進一步濃縮濃縮液,但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